Sunday, June 13, 2010

1930年乌拉圭首届世界杯:传奇射手竟是独臂人

1930年世界杯因为这众多的第一次而显得特别。没有预选赛,13支国家队应邀参赛,由于远隔重洋以及经济大萧条的影响,大部分欧洲国家不愿派队参加,最终在雷米特的斡旋下,法国、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和比利时成为仅有的4支欧洲参赛队,英格兰、意大利等欧洲足球强国均告缺席。赛前,罗马尼亚队的组建甚至成为了一个笑谈,入选队员不是由教练挑选的,而是由国王卡罗尔亲自指派。在本届世界杯上,最流行的阵型是“235”,即2名后卫、3名中场和5名前锋,参加最后决赛的乌拉圭和阿根廷使用的都是这种阵型。

海克托-卡斯特罗,1930年世界杯上的乌拉圭队前锋,这位“独臂将军”的故事已经成为传奇。因为事故,卡斯特罗失去了一条手臂,但这没有妨碍他为乌拉圭赢得世界杯冠军。决赛第89分钟,队友多拉多传中,卡斯特罗门前头球破门,打进了锁定冠军的一球。而在本届大赛中,这只是他的第二次出场,首战击败秘鲁,他打进了唯一进球,之后直到决赛前,这个独臂人都被作为秘密武器而雪藏!图为卡斯特罗在比赛中的镜头,他的右臂前端已被节肢。

1930年,乌拉圭在首届世界杯决赛中4比2击败阿根廷,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杯冠军。图为决赛后乌拉圭队员欢庆胜利。

替父从军的花木兰真相:原本不姓“花”

花木兰原本不姓“花”

中学时代都读过《木兰诗》,也许至今还能背诵“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诗句。数年前美国迪斯尼公司拍摄了动画片《花木兰》,2009年岁末,又有赵薇主演的电影《花木兰》上演。人们大都认为花木兰就是《木兰诗》中的木兰,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木兰原本不姓花。

《木兰诗》作为经典,对它产生的时代,历来颇有争议。归纳起来有汉魏、南北朝、隋唐三说,近代许多学者则认为《木兰诗》应是北朝民歌。《木兰诗》的创作,开始可能是一个口头流传的类似故事,后来经过许多无名作者润色,民间艺人传唱,才成为系统的故事诗。诗中描述木兰在敌冦入侵边关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沙场征战12年,屡建战功。凯旋回朝却拒受封赏,弃官还乡,歌颂了木兰的爱国热情、不贪慕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

《木兰诗》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仿作、改作。最有名的仿作,要数长期以来被穿凿附会的《木兰辞》。据《文苑英华》记载,《木兰辞》是唐代韦三甫所作。由于其题目与《木兰诗》仅一字之别,于是人们误以为《木兰诗》又名《木兰辞》。

元代侯有造的改作,把木兰变为悲剧人物。皇帝听说木兰是女郎,要纳她为妃,木兰为此自杀,理由是臣嫁君不合礼制。改作中影响最广的是明代徐渭的《四声猿》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彻底改变了木兰的故事。木兰成了军官家庭出身的花木兰,从军的目的只是尽孝道,作战对象是造反起义者。她不但接受朝廷封赏、衣锦还乡探望父母,还嫁给一位姓王的教书郎享受富贵荣华。

这些改作不仅偏离了原诗主题,还有损木兰的形象。由此可知,刚健清新、纯朴无饰的《木兰诗》中的木兰,与改作中的花木兰,本是两个不同的人物。木兰被冠以花姓后,有关花木兰的故事、传说、戏曲、鼓词,流传中经历去其糟粕、留其精华的过程后,在历史上产生过很大的积极作用。作为女英雄代表,花木兰的美名在中国家喻户晓。

那么《木兰诗》中的木兰是虚构人物、还是历史上实有其人呢?对此历来众说纷纭。有人称:纵观南北朝、隋唐诸史,皆无木兰其人的记载。南宋程大昌则根据唐代白居易《木兰花》中诗句:“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杜牧《题木兰庙》“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怀疑有木兰其人。还有文章考证说“木兰”是鲜卑族姓,由此断定木兰是鲜卑族人,引出木兰的姓氏之争。有姓木、姓花、姓魏、姓朱、姓赵多种说法,而大多数人认为、也愿意接受木兰姓花,这可能与明代戏剧家徐渭的杂剧《四声猿》和常香玉所演的豫剧《花木兰》有关,因为两出剧里,剧中主人公都叫“花木兰”。

Sunday, June 6, 2010

什么是最糟糕的分手方式?

感情分分合合是常事,不愛了就是不愛了,實在沒什麼道理可說。只是追求時什麼哄騙的鬼話都說得出口,提分手時卻連句像樣的人話都開不了口,實在讓人氣絕。決定轉身而去,至少留給對方一點尊嚴和優雅的背影,就算當不成情人了,也比較不至於變成仇人。

不少公眾人物談感情談到最後搞得灰頭土臉,都因不知如何善後;還有一些社會案件,也源自分手後的怨恨太深重。雖然感情的事外人實在難斷家務事,不是當事人永遠是霧裡看花,但要當個令人懷念的舊情人,除了相處時的美好,如何分手絕對是重大關鍵之一。

好聚好散是萬幸,但萬一遇上個「分手學」不及格的對手,你最不能接受或遇過最糟的分手方式是?不告而別就自此人間蒸發?發個簡訊說「掰掰」就算?直接挑明千錯萬錯都是你錯才讓他想分手?明明想分手卻不明說而間接用各種方式羞辱你要你自動離開?直接在部落格宣告眾親友結果你是最後一個知道的?乾脆帶著新歡來和你說?

不論分手後還要不要當朋友,不管對方提出分手令你鬆了口氣還是傷心欲絕;也或許主動提分手的人心裡同樣不好過,或者實在不是故意傷害人。但總而言之,分手這件比感情更傷感情的事,應該可視為戀愛學的「期末考」了。

你覺得最糟糕的分手方式是?

Wednesday, June 2, 2010

端午節的由來

農曆五月五日是端午節,與春節、中秋並列為最重要的三個節慶。端午節時值夏季,也是疾病開始流行的季節,因此端午節的由來,可追溯為「驅邪避惡」,以求身心的平安,後來民間加入愛國詩人屈原的傳說,更增添了端午節的重要性。

 坊間更流傳了幾則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

(一)屈原投江:
   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三閭大夫。楚懷王對他變法圖強的主張非但不聽,反而將他撤職,逐出京城。屈原在流放途中,寫下了
   許多憂民的著名詩篇。後來,秦國攻破楚國的京城郢都,屈原覺得一切希望都已破滅,就在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當天,
   跳進汨羅江自盡,以身殉國。

   百姓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並憂心屈原的屍體會被魚蝦給吃掉,所以在江裡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並且競相划船希望
   能找到屈原的屍體。

   古人划船救屈原,後來逐漸變成龍舟競渡的風俗;而古人不忍心屈原被魚吃掉,而將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餵魚,後來就衍化成
   端午節吃粽的風俗。

(二)曹娥尋父屍:
   東漢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僅十四歲的她沿江哭豪,經十七天仍不見曹父屍首,乃於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後村民發現
   父女兩屍合抱浮起, 後人為了紀念孝女曹娥一片孝心,造龍舟競渡,以慰其靈。

(三)白蛇傳:
   傳說白蛇白素貞,為了報答許仙的恩惠,與許仙結為夫妻,並上演了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傳說中,端午節當天白蛇誤喝雄黃
   酒,差點現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節,也成為膾炙人口的民間戲曲的曲目。 

(四)伍子胥的忌日:
   伍子胥是春秋時候楚國人,楚平王殺了他的父親,他憤怒地投奔吳國,幫助吳王闔閭完成霸業,並且攻陷楚國,把楚平王的屍
   體從墳墓裏挖出來,鞭打了三百下,以報殺父之仇。吳王死後,他的兒子夫差聽信太宰伯嚭的讒言,賜劍令伍子胥自盡,還將
   其屍首於五月初五這一天扔到錢塘江中,此後人們於端午節紀祀伍子胥。

對於現今,端午節最令人期盼的活動便是划龍舟,台灣各地的主要河川在當天都會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選手們隨著隆隆的鼓聲,奮力向前划,在精彩激烈的賽程中,這傳統的習俗得以不斷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