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24, 2011
30岁以后才能看懂的八句话
1. 若爱, 请深爱。
放弃, 请彻底。
等待, 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2. 看的开一点,伤的就会少一点。
3. 许多事情,总是在经历以后才会懂得,一如感情: 错过了,遗憾了, 才知道其实生活并不需要这么多无谓的执著。
4. 秋天,残忍的季节,成熟不成熟的都要一同收割。一切都会在秋冬交替的刹那间随风而逝,唯有那一泓鲜亮山溪般的记忆永远在我心中哗哗流动...
5. 珍惜手边的幸福,不要等到失去以后才悔不当初, 也许,你的一生也就只有那么一个人会真正用心在你身上。
6. 人生就像一列车,车上总有形形色色的人穿梭往来。你也可能会在车上遇到很多你以为有缘分的人,但是车也会有停下来的时候,总会有人从人生这列车上上下下,
当你下去的时候你挥挥手,一转身你能记住的只有回家的路。
7. 有的人你看了一辈子,却忽视了一辈子。有的人你看了一眼,却影响到你的一生。 有的人热情的为你而快乐,却被你冷落。有的人让你拥有短暂的开心,却得到你思
绪的连锁。有的人一厢情愿了N年,却被你拒绝了N年。
8.不要欠朋友太多东西,因为你可能永远都没有机会还他。
思考的价值
斯太菲克在美国伊利诺斯州亨斯城退役军人管理医院疗养,在逐渐康复期间,他读了《思考致富》一书,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这本书让他学会了思考。
他想到了一个主意。斯太菲克知道,许多洗衣店都把刚熨好的衬衣折叠在一块硬纸板上,以保持衬衣的硬度,避免皱折。他给洗衣店写了几封信,获悉这种衬衣纸板每千张要花4美元。他的想法是,以每千张1美元的价格出售这些纸板,并在每张纸板上登上一则广告。登广告的人当然要付广告费,这样他就可以从中得到一笔收入。
出院后,他就投入了行动中。
由于他在广告领域中是个新手,他遇到了一些问题,虽然别人说,“尝试发现错误”,但我们说,“尝试导致成功”,斯太菲克最终取得了成功。斯太菲克继续保持他住院时养成的习惯——每天花一定时间从事学习、思考和计划。
后来他决定提高他的服务效率,增加他的业务。他发现衬衣纸板一旦从衬衣上拆除之后,就不会为洗衣店的顾客所保留。于是,他给自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使很多家庭保留这种登有广告的衬衣纸板呢?”解决的方法展现于他的心目中了。
他在衬衣纸板的一面继续印刷一则黑白或彩色广告而在另一面,他增加了一些新的东西——一个有趣的儿童游戏;一个供主妇用的家用食谱;或者一个引人入胜的字谜。斯太菲克给我们谈到一个[欣赏雨季爱情故事网]故事,一位男子抱怨他的一张洗衣店的清单突然莫名其妙地不见了。后来他发现他的妻子把它连同一些衬衣都送到洗衣店去了,而这些衬衣他本来还可以再穿穿。他的妻子这样做仅是为了多得些斯太菲克的菜谱!
但是斯太菲克并没有就此停滞不前,斯太菲克把他从各洗染店所收到的出售衬衣纸板的收入全部送给了美国染学会。该学会则建议每个成员应当使自己以及他的行业工会只购用斯太菲克的衬衣纸板。这样斯太菲克就有了另一个重要的发现,你给别人好的或称心的东西愈多,你所获得的东西也就愈多!
正是在十分宁静的心情下,我们才能想出最卓越的主意。当你抽出一部分时间从事思考时,不要以为你是在浪费时间。思考是人类从事其他事业的基础。你的一天有1440分钟;将这个时间的1%——仅仅14分钟——用于思考、学习和计划,你实现目标的速度将会是惊人的。
Tuesday, September 20, 2011
如何处理国际金融危机
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的各种经济和政治讨论中,领导者们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处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一系列余波。发达国家主要关注如何在不重回衰退的情况下减少债务,抑制通货膨胀则是新兴市场国家关注的焦点。即便各国能制定出正确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当前经济的前景仍然被市场大幅震荡和增长全面减速这样的阴云笼罩。
对此类问题与日俱增的担心可能导致另一些强大的力量被忽视,而这些力量正在塑造着全新的经济格局。纵观当前正发生的巨大变化,可以发现有十种主要推动力。
首先,不论政府,企业界还是公民社会,任何团体都无法独立解决当今世界遇到的挑战。我们需要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的解决方案。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消除贫困和医疗卫生这样的问题时,全社会应该共同合作,全面配合。
第二,全球治理应体现出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变化的新形势。世界对新兴市场国家寄予厚望。它们不仅仅是合作者,还是贡献者,期待它们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中做出努力。
第三,灵活的网络体系将是21世纪的鲜明特点。非正式的社交网络等新体系正日益弥补(甚至在某些方面取代)传统体系,并重新定义人们的行为。
第四,当前以企业为主要生产主体、以资本为主要生产要素的生产体系正朝着以人为中心的生产体系演变。经济增长在19世纪靠大量生产,在20世纪靠大量消费,21世纪的经济增长重心将是增长质量。衡量企业的标准将不再由投资回报主导,更要观察其对社会的贡献。
第五,能源、食物和水等资源的日渐稀缺使人类不能再肆无忌惮地掠夺自然之母。我们对生态的关注必须全面内化到商业模式当中,同时必须靠创新,以更少的成本获取更多的产出。
第六,传统的工作岗位将会减少,生产将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和原创。个体创业精神将成为创造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就业观念将逐渐朝重视个体创业、鼓励个体规划转变。
第七,物质世界到数字世界这一范式的转变将推进人们价值观的转变。人们将更多寻求非物质性的满足,更加注重艺术、文化、设计和人际关系的作用。
第八,未来一代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正引发前所未有的社会变化。另一方面,目前全球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处于30岁以下。今天的年轻人较以前信息更加灵通,自我表达力更强。因此,在日渐“去物质化”的世界里,他们寻求着更大的生活意义和目标。为避免代际间的分立,代际责任感的复兴就显得格外重要。
第九,传播方式的发展以及全球问题的相互关联正给人们催生一种全球性身份。目前我们习惯于以一个身份对立另一个身份这样的方式进行思考,再往前发展,我们应该意识到,尽管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身份,但其实多个身份是能够融为一体的。
第十,科技革命不再仅仅影响我们“做什么”,而是给人类生活增添了一个维度,对我们“是什么”产生影响。过去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现在科技和传播的创新正推动人类的个性化。从某种程度上讲,参与网上社交团体或使用电信通信,是人们在“外放”自身的一部分。
上述十大力量显著影响着全球变革的深度与广度。在即将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2011年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我们将对其中许多变革进行讨论。世界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这个崭新世界里,政治、经济和商业都将面临新的决策环境,充分认识这些新环境,有助于我们在一个震动的地表上保持平衡。
(作者为世界经济论坛主席)
Wednesday, August 10, 2011
如何學習 "人" ?
人生都在學做人 !
星雲大師有一位徒弟,台大畢業後,到夏威夷讀碩士,
又到耶魯讀博士,花了好多年的時間,終於得到博士,
非常歡喜。
有一天他回來,對星雲說:
「師父,我現在得到博士學位了,以後要再學習什麼呢?」
星雲說:「學習 "人"。」
學習做人是一輩子的事,沒有辦法畢業的。
星雲覺得人生,不管是士農工商、各種人等,
只要學習就有進步,今天要跟大家分享需要學習的事。
第一、「學習認錯」。
人常常不肯認錯,凡事都說是別人的錯,
認為自己才是對的,其實不認錯就是一個錯。
認錯的對象可以是父母、朋友、社會大眾、佛祖,
甚至向兒女或是對我不好的人認錯,
自己不但不會少了什麼,反而顯得你有度量。
學習認錯是美好的,是一個大修行。
第二、「學習柔和」。
人的牙齒是硬的,舌頭是軟的,到了人生的最後,
牙齒都掉光了,舌頭卻不會掉,所以要柔軟,
人生才能長久,硬反而吃虧。
心地柔軟了,是修行最大的進步。
一般形容執著的人說,你的心、你的性格很冷、很硬,
像鋼鐵一樣。
如果我們像禪門說的調息、調身、調心,
慢慢調伏像野馬、像猴子的這顆心,令它? X 軟,
人生才能活得更快樂、更長久。
第三、「學習生忍」。
這世間就是忍一口氣,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忍,萬事都能消除。忍就是會處理、 會化解,
用智慧、能力讓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各位要生活、要生存、要生命,有了忍,
可以認清世間的好壞、善惡、是非,甚至接受它。
第四、「學習溝通」。
缺乏溝通,就會產生是非、爭執與誤會。
現在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
兩岸三地最重要的就是溝通,
相互了解、相互體諒、相互幫助,
大家都是龍兄虎弟,互相爭執、不溝通怎麼能和平呢?
第五、「學習放下」。
人生像一只皮箱,需要用的時候提起,
不用的時就把它放下,應放下的時候,卻不放下,
就像拖著沉重的行李,無法自在。
人生的歲月有限,認 錯、尊重、包容才能讓人接受,
放下才自在啊!
第六、「學習感動」。
我們看到人家得好處,要歡喜;
看到好人好事,要能感動。
感動是一個愛心、菩薩心、菩提心,
在我幾十年的歲月裡,有許多事情、語言感動了我,
所以我也很努力的想辦法讓別人感動。
第七、「學習生存」。
為了生存,我要維護身體健康,
身體健康不但對自己有利,也讓朋友、家人放心,
所以也是孝親的行為。
~~~ 祝好友共勉之 ~~~~
生命中有千萬人經過身邊~只有幾個人能介入心底~
失去一個人很容易~要得到真心的人卻很難~
珍惜身邊的人~ 用心去體會~ 真誠去傾聽~
幸福就在你身邊
星雲大師有一位徒弟,台大畢業後,到夏威夷讀碩士,
又到耶魯讀博士,花了好多年的時間,終於得到博士,
非常歡喜。
有一天他回來,對星雲說:
「師父,我現在得到博士學位了,以後要再學習什麼呢?」
星雲說:「學習 "人"。」
學習做人是一輩子的事,沒有辦法畢業的。
星雲覺得人生,不管是士農工商、各種人等,
只要學習就有進步,今天要跟大家分享需要學習的事。
第一、「學習認錯」。
人常常不肯認錯,凡事都說是別人的錯,
認為自己才是對的,其實不認錯就是一個錯。
認錯的對象可以是父母、朋友、社會大眾、佛祖,
甚至向兒女或是對我不好的人認錯,
自己不但不會少了什麼,反而顯得你有度量。
學習認錯是美好的,是一個大修行。
第二、「學習柔和」。
人的牙齒是硬的,舌頭是軟的,到了人生的最後,
牙齒都掉光了,舌頭卻不會掉,所以要柔軟,
人生才能長久,硬反而吃虧。
心地柔軟了,是修行最大的進步。
一般形容執著的人說,你的心、你的性格很冷、很硬,
像鋼鐵一樣。
如果我們像禪門說的調息、調身、調心,
慢慢調伏像野馬、像猴子的這顆心,令它? X 軟,
人生才能活得更快樂、更長久。
第三、「學習生忍」。
這世間就是忍一口氣,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忍,萬事都能消除。忍就是會處理、 會化解,
用智慧、能力讓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各位要生活、要生存、要生命,有了忍,
可以認清世間的好壞、善惡、是非,甚至接受它。
第四、「學習溝通」。
缺乏溝通,就會產生是非、爭執與誤會。
現在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
兩岸三地最重要的就是溝通,
相互了解、相互體諒、相互幫助,
大家都是龍兄虎弟,互相爭執、不溝通怎麼能和平呢?
第五、「學習放下」。
人生像一只皮箱,需要用的時候提起,
不用的時就把它放下,應放下的時候,卻不放下,
就像拖著沉重的行李,無法自在。
人生的歲月有限,認 錯、尊重、包容才能讓人接受,
放下才自在啊!
第六、「學習感動」。
我們看到人家得好處,要歡喜;
看到好人好事,要能感動。
感動是一個愛心、菩薩心、菩提心,
在我幾十年的歲月裡,有許多事情、語言感動了我,
所以我也很努力的想辦法讓別人感動。
第七、「學習生存」。
為了生存,我要維護身體健康,
身體健康不但對自己有利,也讓朋友、家人放心,
所以也是孝親的行為。
~~~ 祝好友共勉之 ~~~~
生命中有千萬人經過身邊~只有幾個人能介入心底~
失去一個人很容易~要得到真心的人卻很難~
珍惜身邊的人~ 用心去體會~ 真誠去傾聽~
幸福就在你身邊
Tuesday, June 7, 2011
警察与狗
外国的警察是为民众服务的,我们这儿的警察呢?把警察比作狗,不知始于何时,反正是有些年头了。在众多百姓的心目中,警察与狗是可以划等号的。在某些地方,早就把警察叫做“狗子”了:交警叫“站街狗子”,巡警叫“遛街狗子”。
狗的职责是看家护院,警察的职责是当好权贵阶层的家丁。换言之,警察就是政治者豢养的走狗。应当承认,警察队伍里面也有一些人良知未泯,不会像恶警那般肆意为非作歹,但是上峰布置的任务不得不去完成。故而,将大多数警察归为“狗东西”并不过分。我有时觉得他们还不如狗呐——除了得狂犬病的狗,一般的狗只是吠上几声,至多再追咬一阵,也就了事;而警察敲诈勒索、欺男霸女,常年横行无忌,还专门追捕好人,甚至于光天化日之下,在马路上“亲自”开枪把人打死。将警察与狗相提并论,还真是抬举了他们。
常言道:狗仗人势。警察正是依仗其主子的权势与国家专政机器的威势。耀武扬威,欺压百姓的。俗话说:恶狗挡道。现时的警察不光随意封路,而且还任意拦截路人,进行盘问、搜查,比单一的挡道要恶劣多了。民众在背后咬牙切齿地骂他们为“狗日的”。
自然,警察与狗在外观上也有不同之处:狗有尾巴,而警察没有。其实,警察也是有尾巴的,只不过那根尾巴是无形的罢了,你没见世人形容他们在主人面前那副摇头摆尾或摇尾乞怜的样子么?那条无形的尾巴摇起来丝毫也不亚于有形的尾巴。
近读南宋文学家周密的史料笔记《癸辛杂识》,内有一则《狗畏鼻冷》:“狗最畏寒,凡卧必以尾掩其鼻,方能熟睡。或欲其夜警,则剪其尾,鼻寒无所蔽,则终夕警吠。”原来,狗尾巴还有掩鼻助睡的功能;原来,被剪了尾巴的狗睡不好觉,只得“终夕警吠”。
狗的职责是看家护院,警察的职责是当好权贵阶层的家丁。换言之,警察就是政治者豢养的走狗。应当承认,警察队伍里面也有一些人良知未泯,不会像恶警那般肆意为非作歹,但是上峰布置的任务不得不去完成。故而,将大多数警察归为“狗东西”并不过分。我有时觉得他们还不如狗呐——除了得狂犬病的狗,一般的狗只是吠上几声,至多再追咬一阵,也就了事;而警察敲诈勒索、欺男霸女,常年横行无忌,还专门追捕好人,甚至于光天化日之下,在马路上“亲自”开枪把人打死。将警察与狗相提并论,还真是抬举了他们。
常言道:狗仗人势。警察正是依仗其主子的权势与国家专政机器的威势。耀武扬威,欺压百姓的。俗话说:恶狗挡道。现时的警察不光随意封路,而且还任意拦截路人,进行盘问、搜查,比单一的挡道要恶劣多了。民众在背后咬牙切齿地骂他们为“狗日的”。
自然,警察与狗在外观上也有不同之处:狗有尾巴,而警察没有。其实,警察也是有尾巴的,只不过那根尾巴是无形的罢了,你没见世人形容他们在主人面前那副摇头摆尾或摇尾乞怜的样子么?那条无形的尾巴摇起来丝毫也不亚于有形的尾巴。
近读南宋文学家周密的史料笔记《癸辛杂识》,内有一则《狗畏鼻冷》:“狗最畏寒,凡卧必以尾掩其鼻,方能熟睡。或欲其夜警,则剪其尾,鼻寒无所蔽,则终夕警吠。”原来,狗尾巴还有掩鼻助睡的功能;原来,被剪了尾巴的狗睡不好觉,只得“终夕警吠”。
Wednesday, December 29, 2010
要好好查查贪官之妻!
有人说,在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往往有一个优秀的妻子,那么,看看今天那些贪官的背后,又有几个优秀妻子呢?
不能说凡是贪官之妻都有问题,但她们中确有不少已沦为经济犯罪分子。在查处贪官的同时,要好好查查贪官之妻,绝不能让那些同流合污、作威作福的女人们逍遥法外。
有些贪官之妻是很不安分、很贪婪的,终究难逃受惩罚的命运。最新的一个典型是台湾陈水扁的太太。
上面提到的的贪官,被判无期,他们的妻子都被判是重刑。看看这对犯罪夫妇,不知是丈夫带坏了妻子,还是妻子诱惑了丈夫。倘若丈夫是清官或者不当官,妻子想仗势敛财也不大可能;倘若妻子严以律己,遵纪守法,丈夫也许不至于走向深渊。人们很难相信,丈夫以权谋私,几百万、几千万的受贿,妻子会一无所知,人们同样很难相信,妻子狐假虎威,几十万、几百万的受贿,丈夫会一无所知。其实,夫妻双方心知肚明,出事之后一问三不知,装疯卖傻罢了。要知道,夫妻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密切的一种关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大量事实表明,贪官之妻中犯罪分子绝非少数,谁不相信,请认真查查。
今天,当然不会像封建时代那样搞株连,但不株连不等于置若罔闻,对有事的贪官之妻决不能轻易放过,凡是触犯刑律的,必须依法惩处。对她们,切不可心慈手软,以为其夫已经身败名裂了,对孩子老婆网开一面吧!这不对,法律上没有这种照顾,人民群众也不会宽恕,谁犯了法,就要依法惩治谁。别看贪官之妻出事之后哭哭啼啼一副可怜相,那是在演戏,当初贪官在台上时,她们可是颐指气使,干起坏事来甚至比贪官丈夫还厉害。
中央要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管好身边人,依笔者看,最主要的身边人是孩子老婆。本文上面提到的贪官,不但他的老婆犯了罪,其中连孩子也跌了进去,这说明,他们既没管好自己,也没管好孩子老婆,一家子祸国殃民,最后一家子吃官司。试想,一个连孩子老婆都管不好的领导干部,怎么可能管得好一个地方、单位和部门?
既然贪官连孩子老婆都管不好,那就不要当官了;既然贪官连孩子老婆都管不好,就让法官替你管管吧。这是简单的道理,也是严肃的法律。
那么你认为可行吗?
不能说凡是贪官之妻都有问题,但她们中确有不少已沦为经济犯罪分子。在查处贪官的同时,要好好查查贪官之妻,绝不能让那些同流合污、作威作福的女人们逍遥法外。
有些贪官之妻是很不安分、很贪婪的,终究难逃受惩罚的命运。最新的一个典型是台湾陈水扁的太太。
上面提到的的贪官,被判无期,他们的妻子都被判是重刑。看看这对犯罪夫妇,不知是丈夫带坏了妻子,还是妻子诱惑了丈夫。倘若丈夫是清官或者不当官,妻子想仗势敛财也不大可能;倘若妻子严以律己,遵纪守法,丈夫也许不至于走向深渊。人们很难相信,丈夫以权谋私,几百万、几千万的受贿,妻子会一无所知,人们同样很难相信,妻子狐假虎威,几十万、几百万的受贿,丈夫会一无所知。其实,夫妻双方心知肚明,出事之后一问三不知,装疯卖傻罢了。要知道,夫妻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密切的一种关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大量事实表明,贪官之妻中犯罪分子绝非少数,谁不相信,请认真查查。
今天,当然不会像封建时代那样搞株连,但不株连不等于置若罔闻,对有事的贪官之妻决不能轻易放过,凡是触犯刑律的,必须依法惩处。对她们,切不可心慈手软,以为其夫已经身败名裂了,对孩子老婆网开一面吧!这不对,法律上没有这种照顾,人民群众也不会宽恕,谁犯了法,就要依法惩治谁。别看贪官之妻出事之后哭哭啼啼一副可怜相,那是在演戏,当初贪官在台上时,她们可是颐指气使,干起坏事来甚至比贪官丈夫还厉害。
中央要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管好身边人,依笔者看,最主要的身边人是孩子老婆。本文上面提到的贪官,不但他的老婆犯了罪,其中连孩子也跌了进去,这说明,他们既没管好自己,也没管好孩子老婆,一家子祸国殃民,最后一家子吃官司。试想,一个连孩子老婆都管不好的领导干部,怎么可能管得好一个地方、单位和部门?
既然贪官连孩子老婆都管不好,那就不要当官了;既然贪官连孩子老婆都管不好,就让法官替你管管吧。这是简单的道理,也是严肃的法律。
那么你认为可行吗?
Monday, November 15, 2010
很多人羨慕別人光鮮亮麗,卻沒看到暗地付出的代價
當一個人被人人讚美他是個很好的人,或許在聽到被稱讚好當下的心情是快樂是舒坦的,但是為了這個好字,背後所要付出的代價以及辛酸是無人能夠體會的。
有時候想想為了被人讚美那一時的快樂,背後所要付出的代價是比別人還要多,背後所流的眼淚也別人還要多,背後所要承受的辛酸也比別人還要多,唯獨是快樂的笑容比別人還要少。
很多人總是怕遭受到別人的批評,而勉強自己成為一個好人,因為別人不是跟你朝夕相處的人,也不是你肚子裡的腹水,所以無法體會也無法體諒你內心的苦楚以及所受的委曲,因此有時你做的再好別人也無法看到,而讓你還要面對不實的批評,但是有時候想想你做的再好,得到只是別人一句稱讚,而別人也無法替你承受什麼也無法替你分擔什麼。
有時候想想為了被人讚美那一時的快樂,背後所要付出的代價是比別人還要多,背後所流的眼淚也別人還要多,背後所要承受的辛酸也比別人還要多,唯獨是快樂的笑容比別人還要少。
很多人總是怕遭受到別人的批評,而勉強自己成為一個好人,因為別人不是跟你朝夕相處的人,也不是你肚子裡的腹水,所以無法體會也無法體諒你內心的苦楚以及所受的委曲,因此有時你做的再好別人也無法看到,而讓你還要面對不實的批評,但是有時候想想你做的再好,得到只是別人一句稱讚,而別人也無法替你承受什麼也無法替你分擔什麼。
Monday, September 27, 2010
Meaningful for our life
A long time ago, there was an Emperor who told his horseman that if he could ride on his horse and cover as much land area as he likes, then the Emperor would give him the area of land he has covered.
Sure enough, the horseman quickly jumped onto his horse and rode as fast as possible to cover as much land area as he could. He kept on riding and riding, whipping the horse to go as fast as possible. When he was hungry or tired, he did not stop because he wanted to cover as much area as possible. It came to a point when he had covered a substantial area and he was exhausted and was dying. Then he asked himself, "Why did I push myself so hard to cover so much land area? Now I am dying and I only need a very small area to bury myself."
The above story is similar with the journey of our Life. We push very hard everyday to make more money, to gain power and recognition. We neglect our health , time with our family and to appreciate the surrounding beauty and the hobbies we love..
One day when we look back, we will realize that we don't really need that much, but then we cannot turn back time for what we have missed.
Life is not about making money, acquiring power or recognition . Life is definitely not about work! Work is only necessary to keep us living so as to enjoy the beauty and pleasures of life. Life is a balance of Work , Family and Personal time.. You have to decide how you want to balance your Life. Define your priorities, realize what you are able to compromise but always let some of your decisions be based on your instincts. Happiness is the meaning and the purpose of Life, the whole aim of human existence.
So, take it easy, do what you want to do and appreciate nature. Life is fragile, Life is short. Do not take Life for granted. Live a balanced lifestyle and enjoy Life!
Sure enough, the horseman quickly jumped onto his horse and rode as fast as possible to cover as much land area as he could. He kept on riding and riding, whipping the horse to go as fast as possible. When he was hungry or tired, he did not stop because he wanted to cover as much area as possible. It came to a point when he had covered a substantial area and he was exhausted and was dying. Then he asked himself, "Why did I push myself so hard to cover so much land area? Now I am dying and I only need a very small area to bury myself."
The above story is similar with the journey of our Life. We push very hard everyday to make more money, to gain power and recognition. We neglect our health , time with our family and to appreciate the surrounding beauty and the hobbies we love..
One day when we look back, we will realize that we don't really need that much, but then we cannot turn back time for what we have missed.
Life is not about making money, acquiring power or recognition . Life is definitely not about work! Work is only necessary to keep us living so as to enjoy the beauty and pleasures of life. Life is a balance of Work , Family and Personal time.. You have to decide how you want to balance your Life. Define your priorities, realize what you are able to compromise but always let some of your decisions be based on your instincts. Happiness is the meaning and the purpose of Life, the whole aim of human existence.
So, take it easy, do what you want to do and appreciate nature. Life is fragile, Life is short. Do not take Life for granted. Live a balanced lifestyle and enjoy Life!
Saturday, September 18, 2010
10大上班族提振精神絕招
上班總是在等下班嗎?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自己更積極,將原本枯燥乏味的工作時間,變成一天最快樂的一刻? 自從推出「提振上班精神的超級絕招」後,除了部落客「橡皮章大人」的有趣圖文讓大家印象深刻之外,裡面特殊的「提振精神方法」也引起大家熱烈討論。
.當然,網友都知道用「馬桶刷」幫老闆洗杯子,只是為了博君一笑,所以紛紛提出自己認為最有效的提振精神絕招。
.有人就超正面的看待自己工作,將月薪換算成時薪,會發現自己每天可能只是倒倒水、打打字,就可以領到150元以上的時薪,何樂而不為呢?
.也有網友認為,等吃飯時間跟大家一起批評老闆,把負面情緒排除掉,對增進工作積極度超有幫助!
.由於這些方法都相當實用,Y小編特地蒐集了由Yahoo!奇摩網友們所提供的上百個意見,整理成「10大上班族提振精神絕招」,跟大家分享:

.要是大家還有什麼想補充的,也歡迎在下面繼續分享喔!
.當然,網友都知道用「馬桶刷」幫老闆洗杯子,只是為了博君一笑,所以紛紛提出自己認為最有效的提振精神絕招。
.有人就超正面的看待自己工作,將月薪換算成時薪,會發現自己每天可能只是倒倒水、打打字,就可以領到150元以上的時薪,何樂而不為呢?
.也有網友認為,等吃飯時間跟大家一起批評老闆,把負面情緒排除掉,對增進工作積極度超有幫助!
.由於這些方法都相當實用,Y小編特地蒐集了由Yahoo!奇摩網友們所提供的上百個意見,整理成「10大上班族提振精神絕招」,跟大家分享:

.要是大家還有什麼想補充的,也歡迎在下面繼續分享喔!
Monday, August 23, 2010
The advantage marry to Engineer
嫁給工程師的好處 [反証版]
1.男工程師不修邊幅,所以家裡不用保持太整潔。
2.男工程師很難有女朋友,所以他會對目前的這個死心塌地。
3.男工程師呆板無趣,根本不活在人的社會中,只活在圖表的世界裡, 所以你不必花心思去取悅他。
4.男工程師視修理東西為娛樂,在你生氣時大可在他面前摔東西出氣,他會很高興的幫你修好又不必花錢。
5.男工程師IQ都不低,所以嫁給他后可以生一堆這樣的兒子考一堆的滿分讓你去跟街坊炫耀。
6.男工程師待在研究室的時間比在家裡多,所以嫁給他以後還是很自由。
7.男工程師口才太差根本講不過你,所以你可以盡情用言辭凌辱他。
8.男工程師最講求【理】,所以你有理的話他服你;他如果有理,你就不要跟他講理,他對你一點辦法也沒
有。
9.男工程師薪水不錯,自己不會娛樂不怎么花錢也很少女人花他錢,所以你可以大大方方的花他錢,並且告
訴他這是促進經濟繁榮,他做出來的東西才有人買。
10. 男工程師除了以上之外毫無魅力可言,所以嫁給他不用擔心他有外遇。
1.男工程師不修邊幅,所以家裡不用保持太整潔。
2.男工程師很難有女朋友,所以他會對目前的這個死心塌地。
3.男工程師呆板無趣,根本不活在人的社會中,只活在圖表的世界裡, 所以你不必花心思去取悅他。
4.男工程師視修理東西為娛樂,在你生氣時大可在他面前摔東西出氣,他會很高興的幫你修好又不必花錢。
5.男工程師IQ都不低,所以嫁給他后可以生一堆這樣的兒子考一堆的滿分讓你去跟街坊炫耀。
6.男工程師待在研究室的時間比在家裡多,所以嫁給他以後還是很自由。
7.男工程師口才太差根本講不過你,所以你可以盡情用言辭凌辱他。
8.男工程師最講求【理】,所以你有理的話他服你;他如果有理,你就不要跟他講理,他對你一點辦法也沒
有。
9.男工程師薪水不錯,自己不會娛樂不怎么花錢也很少女人花他錢,所以你可以大大方方的花他錢,並且告
訴他這是促進經濟繁榮,他做出來的東西才有人買。
10. 男工程師除了以上之外毫無魅力可言,所以嫁給他不用擔心他有外遇。
Sunday, August 22, 2010
我们是马来西亚人,但不是马来人,我们是华人,但不是中国人
Part III
第三、悲壮的存在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句俗语在马来西亚人身上得到绝佳的体现。在过去,马来人、华人、印度人曾经联手争取了国家的独立;但是,随着马来人逐渐独掌大权(再注:对马来人的抨击仅限政治人物),华人、印度人的地位也日渐衰弱。首先,马来语成了唯一的官方语言。再来,马来西亚教育的最终目标定为:“使马来语成为唯一的教学媒介语”。
但是,最大的转折点是六、七十年代的“五•一三事件”。由于华人比较刻苦耐劳,比其他的民族来得富有,无形中造成了民族间的矛盾。出于权力斗争的目的,政治人物鼓动马来人屠杀华人。于是,第二任首相敦拉萨借此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顺势上台,颁布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法令。在经济上,每家公司都至少要雇用30%的土著(其实就是马来人和其他极少部分的少数民族);在教育上,大学也实施固打制,要保留一定的份额给土著。此外,对中文教育的打压更是变本加厉,影响力最大的就是改制事件,即不以马来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政府中学都领不到政府一分钱的津贴。
打压归打压,但是马来西亚华人依然在暴风雨中茁壮成长。如第一篇所述,我们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中文教育,各领域人才辈出。大家熟知的梁静茹、曹格、光亮皆是马来西亚华人;大家现在人手一支的U盘是马来西亚的潘建忠发明的;在华语辩论界上,马来西亚以其犀利的辩风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如今,马来西亚的十大首富中也大部分是华人。
但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很可悲的现实。大马华人自己创办的独立中学培养了无数英才那又怎样?全世界大部分高等学府都承认我们的统考文凭时,唯有马来西亚政府不承认!马来亚大学在辩坛创出赫赫威名那又怎样?在政府控制下的马来亚大学还曾经试图禁止马大的辩手参赛!梁静茹、潘建忠等辈就更加可悲了,许多人都以为他们是台湾人!潘建忠自己就说过:“如果我留在马来西亚,不可能会有今天的成就。”因为在马来西亚,华人发展的空间有限,报国无门又无法自我实现,不出国发展还能怎样?
于是,马来西亚的华人成长是成长了,可是那跟政府什么毛关系都没有。因为我们政府很慷慨,在全世界都在争夺人才时,我们政府眼看马来西亚出现人才外流的滚滚洪流仍然可以视而不见!在马来西亚大力提倡向外吸纳人才时,去看看,有多少马来西亚的人才在新加坡工作!有一次,我们国家的首相到新加坡访问,探访一间医院时,竟然有一半以上的人用马来语跟他致敬!这是何等的讽刺!
我原本把第三篇命名为“令人骄傲的存在”,可是后来改成了“悲壮”。的确,我们有很傲人的成就。可是,在我们有心报效祖国时,却只能被不公平的政策拒之国门。马来西亚那么一块宝地,没有天灾、资源丰富、文化多样,又居于世界要冲,如果真的有英明的政府,摇身变为世界强国绝非难事!反观新加坡,没有什么自然资源,又是弹丸之地,可是,现在我们只有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家成了新加坡的腹地,眼看着从马来西亚分离出去的新加坡一天比一天强大!这种感觉真的很复杂,真的很难以言喻!
谓之“悲壮”,我想应该甚为贴切。
后记
可能很多人很意外,我从小时候开始就自认为自己是个中国人。从小读的书就是《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杨家将》、《岳飞传》。影响我一生最大的一套书大概就是一套三十本的中国历史漫画图集。在我小小脑海中,出现的总是滚滚的黄土和快马飞驰的勇将。长大了一点,看过《中国人史纲》、《中国寓言》,偶尔会翻翻《唐诗三百首》。
那时,我真的自认为我是中国人,我的文化之根和这里的人是联系在一起的。
于是,我的梦想就是回归中国。英文我认为不重要,因为我要去中国,从没认真学;马文我更是碰都不碰,甚至常以考不好马来文自嘲。可以说,我很偏执。我只有认为有必要的东西我才会认真去学。到了高二,我的国际视野才宽广到足以让我理解英文的重要性,我从那时开始才急起直追,算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绝没到“好”的程度。但是,马来文,我始终不愿意去学习,在统考中马文拿了惨兮兮的“B6”还常拿去说嘴。
去年9月,我来到了中国,就读于中国最好的大学,学习着自己最想念的中文系,一切看起来都像梦想成真。但是,来到了这里,我才第一次深刻地体会到:我是马来西亚人。我才第一次感觉到:我有可能是爱国的。在祖国成长的每一部分,不管是口音、思维等,都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即使我可能算是马来西亚里最中国的一小撮人,即使我跟很多中国同学相处得不错,但是我仍然能深刻地体会到我们的不同之处。不管怎么样,在中国,只要是外国人,就真的只是外国人。
那么我到底该何去何从?这是我一整个学期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迷茫中,在摸索中,我才会写出上面的三篇文章,试图找到马来西亚华人的定位,试图找到自己的定位,然后决定自己以后要到哪里发展。我个人认为,不管是留在中国还是去到西方,就注定了只能收到单方面的信息,很难认清这个世界的真相。此外,留在中国,或许就只能是成为一个尴尬、孤立的个体。去到西方国家,那更是彻底地孤立,存活在一堆思维截然不同的陌生人之中,甚至还可能面临他们的排斥。
可能,我仍然会回去马来西亚,即使我们目前仍然要活在打压之中,即使要存活在一个难以实现自我的空间。但是,我或许可以用手中的一票继续给国阵施加那千万分之一的压力,做自己想做的事,做一个开心的人。即使薪水不高,即使物质生活不丰裕,即使很难真正地实现自我,但是只要能在自己最熟悉的家乡、跟喜欢的人在一起,幸福或许就那么简单不是吗?
这篇文章是留学北京大学的 何灿浩 写的!
第三、悲壮的存在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句俗语在马来西亚人身上得到绝佳的体现。在过去,马来人、华人、印度人曾经联手争取了国家的独立;但是,随着马来人逐渐独掌大权(再注:对马来人的抨击仅限政治人物),华人、印度人的地位也日渐衰弱。首先,马来语成了唯一的官方语言。再来,马来西亚教育的最终目标定为:“使马来语成为唯一的教学媒介语”。
但是,最大的转折点是六、七十年代的“五•一三事件”。由于华人比较刻苦耐劳,比其他的民族来得富有,无形中造成了民族间的矛盾。出于权力斗争的目的,政治人物鼓动马来人屠杀华人。于是,第二任首相敦拉萨借此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顺势上台,颁布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法令。在经济上,每家公司都至少要雇用30%的土著(其实就是马来人和其他极少部分的少数民族);在教育上,大学也实施固打制,要保留一定的份额给土著。此外,对中文教育的打压更是变本加厉,影响力最大的就是改制事件,即不以马来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政府中学都领不到政府一分钱的津贴。
打压归打压,但是马来西亚华人依然在暴风雨中茁壮成长。如第一篇所述,我们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中文教育,各领域人才辈出。大家熟知的梁静茹、曹格、光亮皆是马来西亚华人;大家现在人手一支的U盘是马来西亚的潘建忠发明的;在华语辩论界上,马来西亚以其犀利的辩风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如今,马来西亚的十大首富中也大部分是华人。
但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很可悲的现实。大马华人自己创办的独立中学培养了无数英才那又怎样?全世界大部分高等学府都承认我们的统考文凭时,唯有马来西亚政府不承认!马来亚大学在辩坛创出赫赫威名那又怎样?在政府控制下的马来亚大学还曾经试图禁止马大的辩手参赛!梁静茹、潘建忠等辈就更加可悲了,许多人都以为他们是台湾人!潘建忠自己就说过:“如果我留在马来西亚,不可能会有今天的成就。”因为在马来西亚,华人发展的空间有限,报国无门又无法自我实现,不出国发展还能怎样?
于是,马来西亚的华人成长是成长了,可是那跟政府什么毛关系都没有。因为我们政府很慷慨,在全世界都在争夺人才时,我们政府眼看马来西亚出现人才外流的滚滚洪流仍然可以视而不见!在马来西亚大力提倡向外吸纳人才时,去看看,有多少马来西亚的人才在新加坡工作!有一次,我们国家的首相到新加坡访问,探访一间医院时,竟然有一半以上的人用马来语跟他致敬!这是何等的讽刺!
我原本把第三篇命名为“令人骄傲的存在”,可是后来改成了“悲壮”。的确,我们有很傲人的成就。可是,在我们有心报效祖国时,却只能被不公平的政策拒之国门。马来西亚那么一块宝地,没有天灾、资源丰富、文化多样,又居于世界要冲,如果真的有英明的政府,摇身变为世界强国绝非难事!反观新加坡,没有什么自然资源,又是弹丸之地,可是,现在我们只有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家成了新加坡的腹地,眼看着从马来西亚分离出去的新加坡一天比一天强大!这种感觉真的很复杂,真的很难以言喻!
谓之“悲壮”,我想应该甚为贴切。
后记
可能很多人很意外,我从小时候开始就自认为自己是个中国人。从小读的书就是《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杨家将》、《岳飞传》。影响我一生最大的一套书大概就是一套三十本的中国历史漫画图集。在我小小脑海中,出现的总是滚滚的黄土和快马飞驰的勇将。长大了一点,看过《中国人史纲》、《中国寓言》,偶尔会翻翻《唐诗三百首》。
那时,我真的自认为我是中国人,我的文化之根和这里的人是联系在一起的。
于是,我的梦想就是回归中国。英文我认为不重要,因为我要去中国,从没认真学;马文我更是碰都不碰,甚至常以考不好马来文自嘲。可以说,我很偏执。我只有认为有必要的东西我才会认真去学。到了高二,我的国际视野才宽广到足以让我理解英文的重要性,我从那时开始才急起直追,算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绝没到“好”的程度。但是,马来文,我始终不愿意去学习,在统考中马文拿了惨兮兮的“B6”还常拿去说嘴。
去年9月,我来到了中国,就读于中国最好的大学,学习着自己最想念的中文系,一切看起来都像梦想成真。但是,来到了这里,我才第一次深刻地体会到:我是马来西亚人。我才第一次感觉到:我有可能是爱国的。在祖国成长的每一部分,不管是口音、思维等,都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即使我可能算是马来西亚里最中国的一小撮人,即使我跟很多中国同学相处得不错,但是我仍然能深刻地体会到我们的不同之处。不管怎么样,在中国,只要是外国人,就真的只是外国人。
那么我到底该何去何从?这是我一整个学期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迷茫中,在摸索中,我才会写出上面的三篇文章,试图找到马来西亚华人的定位,试图找到自己的定位,然后决定自己以后要到哪里发展。我个人认为,不管是留在中国还是去到西方,就注定了只能收到单方面的信息,很难认清这个世界的真相。此外,留在中国,或许就只能是成为一个尴尬、孤立的个体。去到西方国家,那更是彻底地孤立,存活在一堆思维截然不同的陌生人之中,甚至还可能面临他们的排斥。
可能,我仍然会回去马来西亚,即使我们目前仍然要活在打压之中,即使要存活在一个难以实现自我的空间。但是,我或许可以用手中的一票继续给国阵施加那千万分之一的压力,做自己想做的事,做一个开心的人。即使薪水不高,即使物质生活不丰裕,即使很难真正地实现自我,但是只要能在自己最熟悉的家乡、跟喜欢的人在一起,幸福或许就那么简单不是吗?
这篇文章是留学北京大学的 何灿浩 写的!
我们是马来西亚人,但不是马来人,我们是华人,但不是中国人
Part II
第二、独立的存在
独立的存在,另一个说法是孤立的存在。“马来西亚华人”这个词儿意味着:我们是马来西亚人,但不是马来人(中国朋友最大的误会~囧);我们是华人,但不是中国人。于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和文化产生了,独立于世界之林。
我们跟其他马来西亚人(例如马来人、印度人)的差别很明显,黄皮肤在一片黑色的人海之中额外显眼,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相处得十分融洽-------马来人其实真的是很好相处的,什么种族冲突全是政府搞出来的-------整个群体都受到马来族极大的影响,这就铸成了我们好多的共同点,而与他们的这些共同点恰恰就是我们和中国人的相异之处。
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口头表达。首先是口音,我朋友总说:“看你的时候一点都不像外国人,但你一说话我们就马上知道了。”在辩论赛场上时,我的一口马来腔更是显得极为突兀。所谓马来西亚口音,大概就是广东腔+福建腔,翘舌少、轻声较少(个人认为)、没有儿化、语调趋平。其次是词汇,以中文词汇为主体,再加上各种方言、马来语、英语的词汇,各种语气词“啦”、“咯”、“哄”层出不穷。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百度打“马来西亚VS中国”,马上就能找到许多具体的例子。
但是,我以为:更深层的差距不在嘴巴,而在脑子里。有一次,中文系的徐艺峰师兄领着我们留学生辩论队讨论一个辩题,他最感叹的就是:“如果是跟中国学生讨论,第三个衡量标准一定是‘何者更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建设’。”看看中国同学的课就知道,什么思修、毛概、邓小平思想、军事理论,这些似乎都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很远。冷战时期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分家就决定了我们意识形态上的不同。
撇开这个问题不谈,即使同样都继承了中华文化,两地的继承也是有所不同的。在这里,大部分的人都信仰“无神论”。但是,我们那里好多人都还信仰观十八罗汉、观音娘娘、关公、济公、齐天大圣等,不一而足。不止大量的神庙,我们还保留了大量的宗祠、会馆,并且还在华人社区发挥着一定的作用。由于我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还算有一定的了解,以上这些还不足以让我惊讶,真正让我吃惊的是中国风气的开放。校内校外,情侣相拥亲吻的情况无所不在,这还真不是我想象中的中国。当然,我们那里也有很开放的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马来西亚的华人普遍上要比中国人保守得多(嗯~至少跟我的家乡相比)。
此外,许多大马华人一致公认的是:中国学生真的很多“学术牛人”,大体上比我们那儿的人要勤劳的多。中国人多竞争大,我所认识的每位同学一个个都是从高考的腥风血雨中杀出来的英雄豪杰,他们那股永不言倦的冲劲着实让我们折服。相较而言,马来西亚人则比较慵懒,更倾向于做自己喜欢的事、享受自己的人生。因此,我们玩起来比较放浪形骸,比较不顾形象,大声吵、大声笑、大声闹。
既不是马来人,也不是中国人,我们仿佛就是另一种程度上的混血儿,所以或许我们有点孤单。但是,这或许就是我们独特的优势:既传承了悠久的中华文化,又成长在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舆论环境,想法更自由、更多元。所以,即使我们这个群体在世界上似乎很孤立,但如果让我有机会选择,我仍然愿意出生在马来西亚,当马来西亚的华人。
第二、独立的存在
独立的存在,另一个说法是孤立的存在。“马来西亚华人”这个词儿意味着:我们是马来西亚人,但不是马来人(中国朋友最大的误会~囧);我们是华人,但不是中国人。于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和文化产生了,独立于世界之林。
我们跟其他马来西亚人(例如马来人、印度人)的差别很明显,黄皮肤在一片黑色的人海之中额外显眼,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相处得十分融洽-------马来人其实真的是很好相处的,什么种族冲突全是政府搞出来的-------整个群体都受到马来族极大的影响,这就铸成了我们好多的共同点,而与他们的这些共同点恰恰就是我们和中国人的相异之处。
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口头表达。首先是口音,我朋友总说:“看你的时候一点都不像外国人,但你一说话我们就马上知道了。”在辩论赛场上时,我的一口马来腔更是显得极为突兀。所谓马来西亚口音,大概就是广东腔+福建腔,翘舌少、轻声较少(个人认为)、没有儿化、语调趋平。其次是词汇,以中文词汇为主体,再加上各种方言、马来语、英语的词汇,各种语气词“啦”、“咯”、“哄”层出不穷。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百度打“马来西亚VS中国”,马上就能找到许多具体的例子。
但是,我以为:更深层的差距不在嘴巴,而在脑子里。有一次,中文系的徐艺峰师兄领着我们留学生辩论队讨论一个辩题,他最感叹的就是:“如果是跟中国学生讨论,第三个衡量标准一定是‘何者更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建设’。”看看中国同学的课就知道,什么思修、毛概、邓小平思想、军事理论,这些似乎都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很远。冷战时期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分家就决定了我们意识形态上的不同。
撇开这个问题不谈,即使同样都继承了中华文化,两地的继承也是有所不同的。在这里,大部分的人都信仰“无神论”。但是,我们那里好多人都还信仰观十八罗汉、观音娘娘、关公、济公、齐天大圣等,不一而足。不止大量的神庙,我们还保留了大量的宗祠、会馆,并且还在华人社区发挥着一定的作用。由于我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还算有一定的了解,以上这些还不足以让我惊讶,真正让我吃惊的是中国风气的开放。校内校外,情侣相拥亲吻的情况无所不在,这还真不是我想象中的中国。当然,我们那里也有很开放的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马来西亚的华人普遍上要比中国人保守得多(嗯~至少跟我的家乡相比)。
此外,许多大马华人一致公认的是:中国学生真的很多“学术牛人”,大体上比我们那儿的人要勤劳的多。中国人多竞争大,我所认识的每位同学一个个都是从高考的腥风血雨中杀出来的英雄豪杰,他们那股永不言倦的冲劲着实让我们折服。相较而言,马来西亚人则比较慵懒,更倾向于做自己喜欢的事、享受自己的人生。因此,我们玩起来比较放浪形骸,比较不顾形象,大声吵、大声笑、大声闹。
既不是马来人,也不是中国人,我们仿佛就是另一种程度上的混血儿,所以或许我们有点孤单。但是,这或许就是我们独特的优势:既传承了悠久的中华文化,又成长在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舆论环境,想法更自由、更多元。所以,即使我们这个群体在世界上似乎很孤立,但如果让我有机会选择,我仍然愿意出生在马来西亚,当马来西亚的华人。
我们是马来西亚人,但不是马来人,我们是华人,但不是中国人
Part One
第一、尴尬的存在
场景1
当我刚到中国时,人们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总是:“你的汉语怎么说得那么好啊?”紧接着“来到中国多说年了?”、“难道是从小学汉语吗?”
场景2
当时我和中文系的辩论队一起看01年的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马来亚大学的三辩提到“日本军在南京大屠杀凌虐我中华妇女”,有位同学问我“你们也提中华妇女吗?”
从我到中国以来,以上的情况遇上了无数遍,于是我很早就想写一篇文章来告诉大家:马来西亚的华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这个题目很大,我只能从我切身的体会和感受来写这篇文章。
缘起
先用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历史背景来做开场白。1840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动乱的时期。一方面,好些中国人想往外逃窜;另一方面,西方列强想捉苦力到东南亚地区为他们服务。于是,大量的中国人(尤其是福建、广东一带)就散布到东南亚各个地区,其中就包括了马来西亚。
尴尬的存在
当人家问我“你的汉语怎么说得那么好啊?”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时,我还真觉得这不是一句话就能解释的问题。最简单的回答就是:“因为我祖先是中国人”,但是有人又会问:“那么为什么好多印尼人就不会说汉语了呢?”问题的复杂之处就在这里。
从迁居到马来西亚,我们的先贤就特别重视中文的教育,通过私塾、宗祠等单位教授三字经、四书五经等教材,后来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而改革。这个时期,我们的祖先基本上还是以中国人自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就有二十九人是华侨、抗日战争时期全体华侨出钱出力、著名的华侨陈嘉庚创办厦大、集美大学。。。。。。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后来,随着居住马来西亚日久,我们的命运渐渐在这片土地上生了根。从马来西亚(大马)方面来看,我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大马的政治,与马来族、印度族联手争取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中独立。从中国方面来看,周恩来总理提出:华侨应在其居住地生根发芽。但是,不变的是:我们始终坚持自己的母语教育。
在印尼,由于当地华侨没有组成统一的阵线,于是他们不能拥有中文名字、不能庆祝农历新年;在中国人普遍认为完好地传承了中华文化的新加坡,李光耀总理主动地消灭了中文教育,关闭了新加坡唯一以中文为教学媒介的南洋大学,全体人民学习英文,于是目前多数新加坡人的母语是英语。如今,随着中国的崛起,中文的“经济”价值日益提高,许多东南亚国家才掀起了“汉语热”。唯一的例外是马来西亚,因为我们的先贤从头到尾就没有以“经济”作为考量,而是从“民族文化”出发。
那么,难道马来西亚就没有遭遇当地政府的阻挠吗?有!而且很大!马来西亚教育终极的目标是:以马来语为唯一的教学媒介语,换言之,华语、淡米尔语的中小学迟早都得消灭。60年代,大马政府规定:只有以马来语为教学媒介语的学校才能获得政府的津贴,于是许多中文中学纷纷改制,变为政府中学。这时,我们的先贤,以林连玉先生为代表,明确地提出:学习母语是每个民族的天赋人权,即使不要一分钱的津贴,我们也要办独立中学!
于是,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保留了下来,华小以及民办的独立中学、学院形成完整的中文教育的体系,甚至创立了“全马来西亚独立中学统一考试”,受全球各高校承认(除了马来西亚的大学),我们基本上就是以这张文凭为基础考进北大的。在这个过程中,多少先贤抛头颅、洒热血,林连玉先生被褫夺公民权、好多人被大马政府关押、无数的民众以自己的血汗钱支持独立中学。
但是,来到中国,没有人知道这一切。不止中国,我相信全世界的人都不知道这一切,不知道被我们称为“族魂”的林连玉,不知道马来西亚的华人用血、汗和泪水来争取母语教育的权利。于是,中国的同学反过来问我们:“为什么你们会说汉语?”时,我真觉得这是巨大的讽刺。
尤其,当中国同学问起我:“为什么你们也说‘中华妇女’?”时------尽管不理智------我还是立时火了:“为什么日军侵袭时,马来西亚的华人要出钱出力?为什么同一年发生缅甸风灾和四川大地震时,我们华人对后者的捐款额要远远大于前者,我们难道就没有资格称自己为‘中华民族’吗?”
当我来到北大的图书馆文学图书时,看着满目的“美国文学”、“印度文学”。。。。。。当我看到“新加坡文学”,而没看到“马来西亚文学”时,我更感到十分凄凉,以至于讽刺。我们浴血抗战,创建了一套完整的中文教育体系,有完整的“马华文学”,而这一切在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中国是得不到承认的。反倒是曾经废除过南大的新加坡,由于其更为强大的国势,反而被认为是在海外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文化的国家。
“尴尬”之处就在于此:努力地捍卫中华文化,不为马来西亚政府承认,亦不为世人所知,里外不是人。这就是马来西亚华人第一种存在:尴尬的存在。
第一、尴尬的存在
场景1
当我刚到中国时,人们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总是:“你的汉语怎么说得那么好啊?”紧接着“来到中国多说年了?”、“难道是从小学汉语吗?”
场景2
当时我和中文系的辩论队一起看01年的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马来亚大学的三辩提到“日本军在南京大屠杀凌虐我中华妇女”,有位同学问我“你们也提中华妇女吗?”
从我到中国以来,以上的情况遇上了无数遍,于是我很早就想写一篇文章来告诉大家:马来西亚的华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这个题目很大,我只能从我切身的体会和感受来写这篇文章。
缘起
先用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历史背景来做开场白。1840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动乱的时期。一方面,好些中国人想往外逃窜;另一方面,西方列强想捉苦力到东南亚地区为他们服务。于是,大量的中国人(尤其是福建、广东一带)就散布到东南亚各个地区,其中就包括了马来西亚。
尴尬的存在
当人家问我“你的汉语怎么说得那么好啊?”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时,我还真觉得这不是一句话就能解释的问题。最简单的回答就是:“因为我祖先是中国人”,但是有人又会问:“那么为什么好多印尼人就不会说汉语了呢?”问题的复杂之处就在这里。
从迁居到马来西亚,我们的先贤就特别重视中文的教育,通过私塾、宗祠等单位教授三字经、四书五经等教材,后来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而改革。这个时期,我们的祖先基本上还是以中国人自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就有二十九人是华侨、抗日战争时期全体华侨出钱出力、著名的华侨陈嘉庚创办厦大、集美大学。。。。。。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后来,随着居住马来西亚日久,我们的命运渐渐在这片土地上生了根。从马来西亚(大马)方面来看,我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大马的政治,与马来族、印度族联手争取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中独立。从中国方面来看,周恩来总理提出:华侨应在其居住地生根发芽。但是,不变的是:我们始终坚持自己的母语教育。
在印尼,由于当地华侨没有组成统一的阵线,于是他们不能拥有中文名字、不能庆祝农历新年;在中国人普遍认为完好地传承了中华文化的新加坡,李光耀总理主动地消灭了中文教育,关闭了新加坡唯一以中文为教学媒介的南洋大学,全体人民学习英文,于是目前多数新加坡人的母语是英语。如今,随着中国的崛起,中文的“经济”价值日益提高,许多东南亚国家才掀起了“汉语热”。唯一的例外是马来西亚,因为我们的先贤从头到尾就没有以“经济”作为考量,而是从“民族文化”出发。
那么,难道马来西亚就没有遭遇当地政府的阻挠吗?有!而且很大!马来西亚教育终极的目标是:以马来语为唯一的教学媒介语,换言之,华语、淡米尔语的中小学迟早都得消灭。60年代,大马政府规定:只有以马来语为教学媒介语的学校才能获得政府的津贴,于是许多中文中学纷纷改制,变为政府中学。这时,我们的先贤,以林连玉先生为代表,明确地提出:学习母语是每个民族的天赋人权,即使不要一分钱的津贴,我们也要办独立中学!
于是,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保留了下来,华小以及民办的独立中学、学院形成完整的中文教育的体系,甚至创立了“全马来西亚独立中学统一考试”,受全球各高校承认(除了马来西亚的大学),我们基本上就是以这张文凭为基础考进北大的。在这个过程中,多少先贤抛头颅、洒热血,林连玉先生被褫夺公民权、好多人被大马政府关押、无数的民众以自己的血汗钱支持独立中学。
但是,来到中国,没有人知道这一切。不止中国,我相信全世界的人都不知道这一切,不知道被我们称为“族魂”的林连玉,不知道马来西亚的华人用血、汗和泪水来争取母语教育的权利。于是,中国的同学反过来问我们:“为什么你们会说汉语?”时,我真觉得这是巨大的讽刺。
尤其,当中国同学问起我:“为什么你们也说‘中华妇女’?”时------尽管不理智------我还是立时火了:“为什么日军侵袭时,马来西亚的华人要出钱出力?为什么同一年发生缅甸风灾和四川大地震时,我们华人对后者的捐款额要远远大于前者,我们难道就没有资格称自己为‘中华民族’吗?”
当我来到北大的图书馆文学图书时,看着满目的“美国文学”、“印度文学”。。。。。。当我看到“新加坡文学”,而没看到“马来西亚文学”时,我更感到十分凄凉,以至于讽刺。我们浴血抗战,创建了一套完整的中文教育体系,有完整的“马华文学”,而这一切在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中国是得不到承认的。反倒是曾经废除过南大的新加坡,由于其更为强大的国势,反而被认为是在海外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文化的国家。
“尴尬”之处就在于此:努力地捍卫中华文化,不为马来西亚政府承认,亦不为世人所知,里外不是人。这就是马来西亚华人第一种存在:尴尬的存在。
Tuesday, July 6, 2010
11年沒剪過洗過的頭髮誰敢聞?
馬來西亞有一名自稱是藝術家的男子,將近十一年來,從來沒洗過頭、剪過髮,頭髮的長度已經到了小腿,旁人遠遠就可以聞到臭味;不過這名男子對自己頭髮臭味逼人不以為意,還說,留長頭髮是他的自由,法律沒規定他不能留長頭髮。報導說,這名男子雖然號稱藝術家,但平日則是四處在街頭塗鴉,偶爾會幫唱片公司設計唱片封套。
Sunday, June 13, 2010
1930年乌拉圭首届世界杯:传奇射手竟是独臂人
1930年世界杯因为这众多的第一次而显得特别。没有预选赛,13支国家队应邀参赛,由于远隔重洋以及经济大萧条的影响,大部分欧洲国家不愿派队参加,最终在雷米特的斡旋下,法国、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和比利时成为仅有的4支欧洲参赛队,英格兰、意大利等欧洲足球强国均告缺席。赛前,罗马尼亚队的组建甚至成为了一个笑谈,入选队员不是由教练挑选的,而是由国王卡罗尔亲自指派。在本届世界杯上,最流行的阵型是“235”,即2名后卫、3名中场和5名前锋,参加最后决赛的乌拉圭和阿根廷使用的都是这种阵型。
海克托-卡斯特罗,1930年世界杯上的乌拉圭队前锋,这位“独臂将军”的故事已经成为传奇。因为事故,卡斯特罗失去了一条手臂,但这没有妨碍他为乌拉圭赢得世界杯冠军。决赛第89分钟,队友多拉多传中,卡斯特罗门前头球破门,打进了锁定冠军的一球。而在本届大赛中,这只是他的第二次出场,首战击败秘鲁,他打进了唯一进球,之后直到决赛前,这个独臂人都被作为秘密武器而雪藏!图为卡斯特罗在比赛中的镜头,他的右臂前端已被节肢。
1930年,乌拉圭在首届世界杯决赛中4比2击败阿根廷,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杯冠军。图为决赛后乌拉圭队员欢庆胜利。
海克托-卡斯特罗,1930年世界杯上的乌拉圭队前锋,这位“独臂将军”的故事已经成为传奇。因为事故,卡斯特罗失去了一条手臂,但这没有妨碍他为乌拉圭赢得世界杯冠军。决赛第89分钟,队友多拉多传中,卡斯特罗门前头球破门,打进了锁定冠军的一球。而在本届大赛中,这只是他的第二次出场,首战击败秘鲁,他打进了唯一进球,之后直到决赛前,这个独臂人都被作为秘密武器而雪藏!图为卡斯特罗在比赛中的镜头,他的右臂前端已被节肢。
1930年,乌拉圭在首届世界杯决赛中4比2击败阿根廷,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杯冠军。图为决赛后乌拉圭队员欢庆胜利。
替父从军的花木兰真相:原本不姓“花”
花木兰原本不姓“花”
中学时代都读过《木兰诗》,也许至今还能背诵“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诗句。数年前美国迪斯尼公司拍摄了动画片《花木兰》,2009年岁末,又有赵薇主演的电影《花木兰》上演。人们大都认为花木兰就是《木兰诗》中的木兰,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木兰原本不姓花。
《木兰诗》作为经典,对它产生的时代,历来颇有争议。归纳起来有汉魏、南北朝、隋唐三说,近代许多学者则认为《木兰诗》应是北朝民歌。《木兰诗》的创作,开始可能是一个口头流传的类似故事,后来经过许多无名作者润色,民间艺人传唱,才成为系统的故事诗。诗中描述木兰在敌冦入侵边关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沙场征战12年,屡建战功。凯旋回朝却拒受封赏,弃官还乡,歌颂了木兰的爱国热情、不贪慕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
《木兰诗》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仿作、改作。最有名的仿作,要数长期以来被穿凿附会的《木兰辞》。据《文苑英华》记载,《木兰辞》是唐代韦三甫所作。由于其题目与《木兰诗》仅一字之别,于是人们误以为《木兰诗》又名《木兰辞》。
元代侯有造的改作,把木兰变为悲剧人物。皇帝听说木兰是女郎,要纳她为妃,木兰为此自杀,理由是臣嫁君不合礼制。改作中影响最广的是明代徐渭的《四声猿》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彻底改变了木兰的故事。木兰成了军官家庭出身的花木兰,从军的目的只是尽孝道,作战对象是造反起义者。她不但接受朝廷封赏、衣锦还乡探望父母,还嫁给一位姓王的教书郎享受富贵荣华。
这些改作不仅偏离了原诗主题,还有损木兰的形象。由此可知,刚健清新、纯朴无饰的《木兰诗》中的木兰,与改作中的花木兰,本是两个不同的人物。木兰被冠以花姓后,有关花木兰的故事、传说、戏曲、鼓词,流传中经历去其糟粕、留其精华的过程后,在历史上产生过很大的积极作用。作为女英雄代表,花木兰的美名在中国家喻户晓。
那么《木兰诗》中的木兰是虚构人物、还是历史上实有其人呢?对此历来众说纷纭。有人称:纵观南北朝、隋唐诸史,皆无木兰其人的记载。南宋程大昌则根据唐代白居易《木兰花》中诗句:“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杜牧《题木兰庙》“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怀疑有木兰其人。还有文章考证说“木兰”是鲜卑族姓,由此断定木兰是鲜卑族人,引出木兰的姓氏之争。有姓木、姓花、姓魏、姓朱、姓赵多种说法,而大多数人认为、也愿意接受木兰姓花,这可能与明代戏剧家徐渭的杂剧《四声猿》和常香玉所演的豫剧《花木兰》有关,因为两出剧里,剧中主人公都叫“花木兰”。
中学时代都读过《木兰诗》,也许至今还能背诵“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诗句。数年前美国迪斯尼公司拍摄了动画片《花木兰》,2009年岁末,又有赵薇主演的电影《花木兰》上演。人们大都认为花木兰就是《木兰诗》中的木兰,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木兰原本不姓花。
《木兰诗》作为经典,对它产生的时代,历来颇有争议。归纳起来有汉魏、南北朝、隋唐三说,近代许多学者则认为《木兰诗》应是北朝民歌。《木兰诗》的创作,开始可能是一个口头流传的类似故事,后来经过许多无名作者润色,民间艺人传唱,才成为系统的故事诗。诗中描述木兰在敌冦入侵边关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沙场征战12年,屡建战功。凯旋回朝却拒受封赏,弃官还乡,歌颂了木兰的爱国热情、不贪慕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
《木兰诗》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仿作、改作。最有名的仿作,要数长期以来被穿凿附会的《木兰辞》。据《文苑英华》记载,《木兰辞》是唐代韦三甫所作。由于其题目与《木兰诗》仅一字之别,于是人们误以为《木兰诗》又名《木兰辞》。
元代侯有造的改作,把木兰变为悲剧人物。皇帝听说木兰是女郎,要纳她为妃,木兰为此自杀,理由是臣嫁君不合礼制。改作中影响最广的是明代徐渭的《四声猿》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彻底改变了木兰的故事。木兰成了军官家庭出身的花木兰,从军的目的只是尽孝道,作战对象是造反起义者。她不但接受朝廷封赏、衣锦还乡探望父母,还嫁给一位姓王的教书郎享受富贵荣华。
这些改作不仅偏离了原诗主题,还有损木兰的形象。由此可知,刚健清新、纯朴无饰的《木兰诗》中的木兰,与改作中的花木兰,本是两个不同的人物。木兰被冠以花姓后,有关花木兰的故事、传说、戏曲、鼓词,流传中经历去其糟粕、留其精华的过程后,在历史上产生过很大的积极作用。作为女英雄代表,花木兰的美名在中国家喻户晓。
那么《木兰诗》中的木兰是虚构人物、还是历史上实有其人呢?对此历来众说纷纭。有人称:纵观南北朝、隋唐诸史,皆无木兰其人的记载。南宋程大昌则根据唐代白居易《木兰花》中诗句:“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杜牧《题木兰庙》“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怀疑有木兰其人。还有文章考证说“木兰”是鲜卑族姓,由此断定木兰是鲜卑族人,引出木兰的姓氏之争。有姓木、姓花、姓魏、姓朱、姓赵多种说法,而大多数人认为、也愿意接受木兰姓花,这可能与明代戏剧家徐渭的杂剧《四声猿》和常香玉所演的豫剧《花木兰》有关,因为两出剧里,剧中主人公都叫“花木兰”。
Sunday, June 6, 2010
什么是最糟糕的分手方式?
感情分分合合是常事,不愛了就是不愛了,實在沒什麼道理可說。只是追求時什麼哄騙的鬼話都說得出口,提分手時卻連句像樣的人話都開不了口,實在讓人氣絕。決定轉身而去,至少留給對方一點尊嚴和優雅的背影,就算當不成情人了,也比較不至於變成仇人。
不少公眾人物談感情談到最後搞得灰頭土臉,都因不知如何善後;還有一些社會案件,也源自分手後的怨恨太深重。雖然感情的事外人實在難斷家務事,不是當事人永遠是霧裡看花,但要當個令人懷念的舊情人,除了相處時的美好,如何分手絕對是重大關鍵之一。
好聚好散是萬幸,但萬一遇上個「分手學」不及格的對手,你最不能接受或遇過最糟的分手方式是?不告而別就自此人間蒸發?發個簡訊說「掰掰」就算?直接挑明千錯萬錯都是你錯才讓他想分手?明明想分手卻不明說而間接用各種方式羞辱你要你自動離開?直接在部落格宣告眾親友結果你是最後一個知道的?乾脆帶著新歡來和你說?
不論分手後還要不要當朋友,不管對方提出分手令你鬆了口氣還是傷心欲絕;也或許主動提分手的人心裡同樣不好過,或者實在不是故意傷害人。但總而言之,分手這件比感情更傷感情的事,應該可視為戀愛學的「期末考」了。
你覺得最糟糕的分手方式是?
不少公眾人物談感情談到最後搞得灰頭土臉,都因不知如何善後;還有一些社會案件,也源自分手後的怨恨太深重。雖然感情的事外人實在難斷家務事,不是當事人永遠是霧裡看花,但要當個令人懷念的舊情人,除了相處時的美好,如何分手絕對是重大關鍵之一。
好聚好散是萬幸,但萬一遇上個「分手學」不及格的對手,你最不能接受或遇過最糟的分手方式是?不告而別就自此人間蒸發?發個簡訊說「掰掰」就算?直接挑明千錯萬錯都是你錯才讓他想分手?明明想分手卻不明說而間接用各種方式羞辱你要你自動離開?直接在部落格宣告眾親友結果你是最後一個知道的?乾脆帶著新歡來和你說?
不論分手後還要不要當朋友,不管對方提出分手令你鬆了口氣還是傷心欲絕;也或許主動提分手的人心裡同樣不好過,或者實在不是故意傷害人。但總而言之,分手這件比感情更傷感情的事,應該可視為戀愛學的「期末考」了。
你覺得最糟糕的分手方式是?
Wednesday, June 2, 2010
端午節的由來
農曆五月五日是端午節,與春節、中秋並列為最重要的三個節慶。端午節時值夏季,也是疾病開始流行的季節,因此端午節的由來,可追溯為「驅邪避惡」,以求身心的平安,後來民間加入愛國詩人屈原的傳說,更增添了端午節的重要性。
坊間更流傳了幾則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
(一)屈原投江:
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三閭大夫。楚懷王對他變法圖強的主張非但不聽,反而將他撤職,逐出京城。屈原在流放途中,寫下了
許多憂民的著名詩篇。後來,秦國攻破楚國的京城郢都,屈原覺得一切希望都已破滅,就在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當天,
跳進汨羅江自盡,以身殉國。
百姓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並憂心屈原的屍體會被魚蝦給吃掉,所以在江裡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並且競相划船希望
能找到屈原的屍體。
古人划船救屈原,後來逐漸變成龍舟競渡的風俗;而古人不忍心屈原被魚吃掉,而將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餵魚,後來就衍化成
端午節吃粽的風俗。
(二)曹娥尋父屍:
東漢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僅十四歲的她沿江哭豪,經十七天仍不見曹父屍首,乃於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後村民發現
父女兩屍合抱浮起, 後人為了紀念孝女曹娥一片孝心,造龍舟競渡,以慰其靈。
(三)白蛇傳:
傳說白蛇白素貞,為了報答許仙的恩惠,與許仙結為夫妻,並上演了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傳說中,端午節當天白蛇誤喝雄黃
酒,差點現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節,也成為膾炙人口的民間戲曲的曲目。
(四)伍子胥的忌日:
伍子胥是春秋時候楚國人,楚平王殺了他的父親,他憤怒地投奔吳國,幫助吳王闔閭完成霸業,並且攻陷楚國,把楚平王的屍
體從墳墓裏挖出來,鞭打了三百下,以報殺父之仇。吳王死後,他的兒子夫差聽信太宰伯嚭的讒言,賜劍令伍子胥自盡,還將
其屍首於五月初五這一天扔到錢塘江中,此後人們於端午節紀祀伍子胥。
對於現今,端午節最令人期盼的活動便是划龍舟,台灣各地的主要河川在當天都會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選手們隨著隆隆的鼓聲,奮力向前划,在精彩激烈的賽程中,這傳統的習俗得以不斷的延續。
坊間更流傳了幾則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
(一)屈原投江:
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三閭大夫。楚懷王對他變法圖強的主張非但不聽,反而將他撤職,逐出京城。屈原在流放途中,寫下了
許多憂民的著名詩篇。後來,秦國攻破楚國的京城郢都,屈原覺得一切希望都已破滅,就在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當天,
跳進汨羅江自盡,以身殉國。
百姓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並憂心屈原的屍體會被魚蝦給吃掉,所以在江裡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並且競相划船希望
能找到屈原的屍體。
古人划船救屈原,後來逐漸變成龍舟競渡的風俗;而古人不忍心屈原被魚吃掉,而將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餵魚,後來就衍化成
端午節吃粽的風俗。
(二)曹娥尋父屍:
東漢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僅十四歲的她沿江哭豪,經十七天仍不見曹父屍首,乃於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後村民發現
父女兩屍合抱浮起, 後人為了紀念孝女曹娥一片孝心,造龍舟競渡,以慰其靈。
(三)白蛇傳:
傳說白蛇白素貞,為了報答許仙的恩惠,與許仙結為夫妻,並上演了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傳說中,端午節當天白蛇誤喝雄黃
酒,差點現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節,也成為膾炙人口的民間戲曲的曲目。
(四)伍子胥的忌日:
伍子胥是春秋時候楚國人,楚平王殺了他的父親,他憤怒地投奔吳國,幫助吳王闔閭完成霸業,並且攻陷楚國,把楚平王的屍
體從墳墓裏挖出來,鞭打了三百下,以報殺父之仇。吳王死後,他的兒子夫差聽信太宰伯嚭的讒言,賜劍令伍子胥自盡,還將
其屍首於五月初五這一天扔到錢塘江中,此後人們於端午節紀祀伍子胥。
對於現今,端午節最令人期盼的活動便是划龍舟,台灣各地的主要河川在當天都會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選手們隨著隆隆的鼓聲,奮力向前划,在精彩激烈的賽程中,這傳統的習俗得以不斷的延續。
Sunday, May 23, 2010
Monday, April 12, 2010
提升民調,應該先從哪個改革方向著手?
重點不應該放在"提升民調"或"選舉"吧
如果從政者實際能有所作為,百姓一定可以感受的到。
要改革,應該先從行政體系的心態和執行力開始吧
從上到下,每個機關的首長、政務官、公務員,
是不是真的都了解民眾的聲音呢?
是不是都是把心思放在怎麼做能讓人民生活更好?
是不是都有遠見和長遠的規劃,知道如何讓马来西亚未来是更好的?
放眼望去,马来西亚的官員,沒有幾個真的在做事。
沒有幾個真的有擔當。難道,我們只能懷念四、五十年代,
那些上一輩的政治人物的风光历史来炫耀或作为你门的底牌嗎?
現在的官員,不管是反对党或正党,
有誰敢大聲拍胸說自己可以不遑多讓?
從西到东,有多少預算被浪費?
有多少蚊子館?
多少為求名聲與政績而趕工的工程?
這些沒有被善用的錢,能幫助多少貧苦的民眾和家庭?
現今大概沒有哪一個政治人物真的關心在乎過,
只有动用嘴巴说说而已。
以民之苦為苦、以民之樂為樂,
不是一句話說說而已,不管反对党或正党,
你們的行為都會放在螢光幕前被檢視,
不要以為選民都是白癡,公道自在人心。
拿出真正為人民做事的心意吧!
如果從政者實際能有所作為,百姓一定可以感受的到。
要改革,應該先從行政體系的心態和執行力開始吧
從上到下,每個機關的首長、政務官、公務員,
是不是真的都了解民眾的聲音呢?
是不是都是把心思放在怎麼做能讓人民生活更好?
是不是都有遠見和長遠的規劃,知道如何讓马来西亚未来是更好的?
放眼望去,马来西亚的官員,沒有幾個真的在做事。
沒有幾個真的有擔當。難道,我們只能懷念四、五十年代,
那些上一輩的政治人物的风光历史来炫耀或作为你门的底牌嗎?
現在的官員,不管是反对党或正党,
有誰敢大聲拍胸說自己可以不遑多讓?
從西到东,有多少預算被浪費?
有多少蚊子館?
多少為求名聲與政績而趕工的工程?
這些沒有被善用的錢,能幫助多少貧苦的民眾和家庭?
現今大概沒有哪一個政治人物真的關心在乎過,
只有动用嘴巴说说而已。
以民之苦為苦、以民之樂為樂,
不是一句話說說而已,不管反对党或正党,
你們的行為都會放在螢光幕前被檢視,
不要以為選民都是白癡,公道自在人心。
拿出真正為人民做事的心意吧!
Subscribe to:
Posts (Atom)